说起民国这段历史,无论是北洋政府时期正好配资,还是国民政府时期,一位外交风云人物都值得一提。此人先后三次出任民国总理,并且一度代理大总统职权,特别是在办理外交问题上,尽力在国际舞台上争取、维持国家民族的利益。解放战争期间,他留居上海,建国后仍被委以重任。那么,这位堪称民国外交的风云人物到底是谁呢?
一、弃文从政
此人名叫颜惠庆,字骏人,于1877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传教士家庭,他的父亲毕业于美国的凯尼恩学院,还获得了硕士学位,母亲也接受过西式教育,懂得英文。受父母的影响,颜惠庆自幼接受中西方教育,后前往美国读中学,并在1897年进入弗吉尼亚大学文学部学习。期间,他选修了国际法、宪法学,为后来从事外交奠定了基础。
1900年,颜惠庆毕业回国,他先是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执教,接着参加“考验游学毕业生”的会试,获得一等第二名的成绩,不过他并未接受到学部任职的安排,因而又回到了圣约翰大学教书。到了1907年的时候正好配资,伍廷芳出任驻美大使,想从事外交的颜惠庆毛遂自荐,因此被任命为驻美使馆二等参赞,正式进入政坛。
二、外交风云
从1907年到抗战期间,颜惠庆参与了清末民国期间的许多重要外交活动。比如在1910年,他兼任游美学务处总办,负责管理考送留美学生及筹设清华学堂事务。1911年,他又代表清朝与英国谈判,最终达成《禁烟条件》10款。北洋政府成立后,颜惠庆长期担任外交部次长,人称“不倒次长”。
1920年,颜惠庆出任外交总长,主持了中德新约、苏联复交等谈判,接着他又对日交涉珲春案、福州惨案、庙街事件,在“国弱民穷”的情况下,都取得了一定的外交成果。之后,颜惠庆主持华盛顿会议的筹办工作,也取得了一些成效。当时民国政局纷乱,颜惠庆多次代理民国总理,并且三次出任国务总理,还摄行大总统职权。
三、继续“发热”
张作霖上台后,颜惠庆一度退出政坛,从事实业、文教以及社会公益事业,担任中国红十字会第六届、第七届会长,还被燕京大学、清华大学聘为校董、董事会主席。九一八事变后,退居天津的颜惠庆再度出山,先后担任驻美公使、驻国联首席代表,利用外交舞台,驳斥日本代表的谬论,揭露、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。
与此同时,颜惠庆还在日内瓦与苏联接触,实现中苏的复交,并转任驻苏大使,推动了中苏文化交流。抗战爆发后,颜惠庆一方面组织募捐,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四处奔走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他被日本扣押,但拒绝出任伪职。抗战胜利后,他拒绝出任立法院院长之职。1949年,颜惠庆参加了新政协会议,并担任政务院委员、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。1950年5月,74岁的颜惠庆于上海病逝。
晟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